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低价出口模式山穷水尽 中国纺企梦想国内柳暗花明


  编者按《周易·系辞下》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古语用在目前国内的加工型出口企业身上再恰当不过,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欧盟及美国等一些经济体对中国多个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再加上国内取消或者降低出口企业的退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中国加工出口企业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是坚守还是改变,企业必须作出选择。而在当前世界经济都一致看好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加工型出口企业转向内销市场无疑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我国劳动成本比较优势最为突出的领域,由于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普遍较低,且成本压缩空间不大,故人民币升值对该行业的冲击力度最大。
   从2006年到2007年,中国外贸企业遭遇人民币升值,境外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种种外贸压力,生存境况越来越难。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仅受反倾销调查一项,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受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亿至400亿美元。
   “在外销业务增长严峻的情况下,大杨创世要创自己的品牌服装,提升内销业务的比重,使公司外销业务由90%降低到50%,甚至更低。”大杨创世总经理石晓东日前感慨。 
  大杨创世是一家多年来以服装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其战略调整代表了一定的行业趋势。

   困境 

  “我每卖出一个二极管利润只有0.1厘,人民币升值之后,利润下降到了0.05厘以下,如果再有贸易壁垒,我恐怕只好关门了。”深圳宝安区一家年产量30亿只二极管的企业老总无奈地表示。
   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全年升值了3.24%,而截至6月15日,2007年以来人民币再次升值了2.4%,速度明显加快。
   国海证券分析师表示,人民币升值将通过两种途径对不同行业产生影响:一是因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二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改变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其经营业绩。
   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长期利好;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其他则影响较小
。   特别是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我国劳动成本比较优势最为突出的领域,由于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普遍较低,且成本压缩空间不大,故人民币升值对该行业的冲击力度最大,特别是一些没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最为突出。
   此外,中国产品在出口过程中还会遭遇到反倾销等各种贸易壁垒。据有关统计,仅2006一年,欧盟对华发起127起各类反倾销调查,成为全球对华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地区。而美国在此方面也毫不逊色,自2001年至2007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各类反倾销制裁31起,占美国对外制裁比重的25%。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出口的优惠政策逐步减少,也使外贸出口型企业遭遇挑战。2007年7月1日起,中国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调整出口退税的产品和税率,对部分行业和产品实行取消退税、免税和降低退税等措施,使行业利润偏低的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等传统行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出路

   商务部曾用一组数据说明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面临的难题:我国平均出口一件衬衣能赚0.3美元,出口8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买1架空客A380飞机。
   在内外交困中,一些仅有成本优势的企业由于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成本压力和订单压力,轰然倒下,而另外一批具备较强基础积累的企业,则继续在飘摇的外贸环境中奋斗,转换战场,或进一步加强内力。
   以提供成品为主的纺织、鞋、建材、彩电、手机等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大都采取强化内销能力,扩大内销市场份额的办法,来获得持续发展。拿服装行业来说,报喜鸟、七匹狼、大杨创世等知名品牌服装企业都在强化自己在内地的销售网络渠道建设,从而强化在内销业务上的竞争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虽然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利于改变我国外贸行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 
  对于另一些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则选择进一步国际化,通过在海外建厂等方式缓解外贸形势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
   美的电器在2006年年报中指出,针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公司将加强与海外经销商的业务合作关系,增强自有品牌的出口比重,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不同的产品种类,调整产品结构,采取差异化的价格策略,尽可能地保证外销增长与利润增长的协调性。
   这种方式在家电行业表现明显,海尔、长虹、TCL等企业都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海外建厂的规模也在逐步加大。
   中国国际商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竞争虽然更加激烈,但品牌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从商务部等公布的外贸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出口已经在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产品转移,“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第一财经日报)(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