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试验
为了证明在梳棉机有自调匀整装置的条件下可以省却并条工序,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
1.1试验一
纺制转杯纱80 tex、58 tex、48 tex三个品种,其配棉成分为:斩抄棉20%,精梳落棉60%,129棉花20%。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流程纺纱:
(1)梳棉(C50型带自调匀整)-头并(SB91型)-二并(RSB951型带自调匀整)-转杯纺(R1型)。
(2)梳棉(C50型带自调匀整)-并条(RSB951型带自调匀整)-转杯纺(R1型)。
(3)梳棉(C50型带自调匀整)-转杯纺(R1型)。
三个品种的成纱质量见表1。
由表l可以看出,流程3的成纱质量最好,其次是流程1,流程2的成纱质量最差。说明在梳棉机带有自调匀整的条件下,纺纱流程中省却并条工序,成纱质量同样能够保证。
1.2试验二
改变配棉成分,纺OE 72 tex、58 tex、48 tex、36 tex针织用纱,其配棉采用100%的129棉花,工艺流程同试验一,纺纱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纺针织用纱,改变配棉的情况下,流程3的成纱质量依然最好,即在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中可以省却并条工序。
1.3试验三
采用不同的纺杯直径纺制OE 80 tex纱,其配棉及工艺流程同试验一,纺纱质量见表3。

由表3可知,纺杯直径增大,成纱质量提高,流程3成纱质量最佳。
通过上述三组试验数据说明:在梳棉机有自调匀整的条件下,省却并条工序是完全可行的。
2原因分析
为什么带有自调匀整梳棉机生产的条子直接上转杯纺生产的纱线质量最佳,其主要原因如下。
2.1条子的均匀度
由于转杯纺纱是以单纤维凝聚方式进行的,纤维沿纺杯杯壁按周向循环排列并有并合效应而产生均匀作用,这种均匀作用限于纺杯周长内,只能是短片段的均匀,无法均匀条子带来的长片段不匀、强力下降等质量问题。因此我厂的实践证明:在梳棉条条干CV<5.O%,重量不匀率<1.25%时,条子的长、短片段不匀率基本上得到改善,能更好地代替普通的并合作用。如果再经并条并合牵伸,由于纤维运动的控制不良,并条牵伸带来新的不匀,条干恶化,所以并合只能改善中长片段不匀,短片段不匀会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在转杯纺大量使用精梳落棉、斩抄棉和低级棉时,由于纤维长度短,罗拉隔距无法再改小,后区牵伸无法满足工艺要求,导致熟条条干变差,前岁拉吐出生条棉网云斑明显,从而产生粗、细节。
2.2条子的清洁度
并条工序并不具备除杂功能,只是使原梳棉条中的杂质重新分布一次,对条子的洁净并无半点改善,因此省却并条工序并不影响条子的清洁度。
2.3条子内纤维的分离度
理论认为,并条的牵伸作用能使纤维伸直平行,纤维的分离度变佳,然而在条子送人纺杯之前,经过分梳辊的分梳和气流牵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善纤维的弯钩,使纤维达到伸直的目的。
纤维进入纺杯后,由于纺杯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在纺杯内沿杯壁高速回转的纤维在杯壁摩擦力的作用下滚动翻转达到间接的伸直作用,补偿了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所以,通过自调匀整改善梳棉条的质量和进一步改善分梳辊工艺及结构,对省却并条工序都十分有利。
3 结语
3.1 实践证明:在梳棉机带有自调匀整、生条条干CV<5%、重量不匀率<1.25%的条件下,省却并条工序是合理的。
3.2对转杯纺纺中、细号纱还有待进一步实践,通过改善原料,改善分梳辊、纺杯工艺才能证明。
3.3 省却并条工序,无论原料的优劣对纺0E 29tex以上纱均适宜。
3.4在工艺流程相同,原料较差的条件下,使用较大直径的纺杯和低纺杯速度,对降低条干CV、细节、粗节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