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除了消费市场巨大外,工资起点较低,中国制造企业在单位劳动成本上依然处于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这也是很多国际加工企业选择中国落户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单位劳动成本指每单位产出的劳动总成本,其计算方法是用员工平均工资除以这些员工的产出水平。根据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数据,2004年韩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水平为0.6,日本为0.5,意大利和德国是0.8,墨西哥为0.4,美国为0.6,西班牙则是0.7,而中国仅0.16左右。
而今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有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转轨已经到了紧迫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在对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有了更高更长远的要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这样告诉记者。
“整个中国社会究竟能不能接受ISO26000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巨大的压力。”上述参与标准草案起草的专家说,他告诉记者,ISO26000除了将不可避免地被用来监督、核查企业外,政府和一些管理部门、个人包括媒体在内都将被置于比以往更密切的社会关注中。
有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断对中国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工厂的劳动条件、工人权利、健康与安全及商业道德方面能够符合相关行为守则,从1997年到2004年7月,先后有8000多家中国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关于社会责任的审核。
应对 结构调整下的水到渠成
对于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标准,陈英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她表示,因为这个标准的执行情况,现在没有定论,但是,这种非技术性的认证本身在制定时就无法调和各方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这样的情况下,纯粹依靠这个标准要求,必然对国内企业形成巨大压力。
“如果这个标准被其他国家的市场推动成为用来认证的标准,那么它其中的相关内容和规定,甚至有可能将推动一些国家的立法。”陈英告诉记者。但是值得警惕的是,这个标准也可能将成为一些国家对他国出口企业的另外一个屏障。不难想象,除了一般贸易诉讼外,西方国家可以利用这个标准抬高进口门槛甚至排斥我国产品出口,无疑会加重贸易保护。
广州欣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牧笛介绍,ISO26000标准主要是由西方国家制定,是西方标准,这里面存在一个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问题,因为这个标准的制定权和话语权被西方国家掌握,“什么东西行,什么东西不行,由他们说了算,这对于被这个标准牵着鼻子走的国家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张牧笛举例,其公司主要做欧美单,产品行销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对方对我们产品验收主要根据产品质量标准,但ISO26000标准出台后,就多了一个社会责任标准,西方客户有可能拿这个标准来对我们横挑鼻子竖挑眼。”
一位不愿具名的建材领域高管认为,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接纳各种社会责任标准,这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但面对ISO26000,中国只能分阶段地接受,毕竟我们国家的现实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是需要正视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中国减缓社会责任步伐的理由。实际上在中国近年来调结构、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恰恰隐藏着社会责任标准被认可的重大机遇。由于面临从以GDP为本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过去忽视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的思路将不再被沿用,国家领导人更是提到“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和有尊严地生活”……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于社会责任标准的接纳似乎到了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应该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认识、准备和迎接体现社会责任所带来的种种要求。”陈英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应该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应对并制定相应的战略,逐步体现并增加社会责任在企业运行中的份额。其次是政府,政府应该在监督和服务方面起到作用,为企业营造利于转型的社会氛围。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