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棉花主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棉花产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1.美国主要棉区分布美国棉花种植在北纬30—38度的南部16个州,根据生态条件,主要划分为西部、西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四大棉区(表1—2—29)。
根据1998年的统计,种植面积最大的七大品种按序分别为岱字棉(Deltapine)、佩字棉
(Paymaster)、斯字棉(Stoneville)、Sure—grow、CPCSD、ALL—TEX和Hyperformer。近年来,美国运用生物技术育种,打破物种界限,将其有利基因克隆导移人棉花基因组中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棉种。转基因主要栽培棉种见表1—2—31。美国长绒棉品种和品质见表1—2—32。
3.美国棉花标准
(1)美国陆地棉标准:美国陆地棉标准分为五大类型,即白棉(white)、淡点污棉(Light
spotted)、点污棉(Spotted)、淡黄染棉(Tinged)和黄染棉(Yellow stained),有25个正级和5个等外级,其中15个品级有实物标准,其他则为文字标准。美国陆地棉各类型品级符号见表1—2—33,陆地棉品级实物标准见表1—2—34。
(2)美国长绒棉标准:美国长绒棉(美国比马棉)分为1~6级,均有品级实物标准,另有一个文字性的低级别。美国比马棉品级代码见表1—2—39。
美国于1948年正式确定比马棉长度实物标准,以1/16英寸为单位。美国比马棉长度标准见表1—2—40。
4.美国棉花检验
(1)美国陆地棉检验:美国农业部在各产棉区设有13个分级室,负责全国棉花产量98%的检验任务。这些分级室使用大容量快速仪器HVI测定棉纤维长度、长度均匀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和叶屑,HVI改进型仪器还能快速测定棉纤维成熟度、回潮率、短纤维含量和棉结等重要指标;另外,由资格分级员根据棉花色征、叶屑和轧工质量三要素,对照棉花品级实物标准确定棉花品级,采用手扯尺量法确定棉纤维长度级别。
美国棉花色泽等级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决定。反射率显示一个样品明亮或暗淡程度,而黄色深度则显示颜色沉积的程度。采用一个两位数的色泽代码,通过美国陆地棉的尼克逊-亨特(Nickerson--Hunter)棉花色征图上找出Rd和+b数值的交叉点来决定色泽等级代码,如图1—2—5所示。
(2)美国长绒棉检验:美国长绒棉(比马棉)与陆地棉的检验过程基本相似,即采用快速仪器测定和人工感官检验来评定棉花质量,只是由于美国比马棉的颜色比陆地棉颜色更黄,因此使用的等级标准也就不同。美国比马棉色征图见图1—2—6。
(3)美国HVI原棉分级卡:美国农业部为棉花提供的质量证书称为“绿卡”(图l一2—7),目前美国棉农和经销商之间的结算全凭“绿卡”。棉农可以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直接获取各棉花分级室提供详尽的检验数据。
HVI原棉分级卡(“绿卡”)中各项内容简述如下:
Gin Number一轧花厂编号
Gin Bale Number-轧棉包号
Producer Account Number-棉农生产者标示编号
Grade-根据美国陆地棉标准评定的等级
Length-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以1/32英寸为单位
Mike马克隆值
Grade Remarks-棉花分级备注意见栏,专供人工感官分级判定降级或特殊问题原棉状态
Strength-棉纤维比强度
Color-色泽等级
Trash Grade-杂质等级
Mean Length-棉纤维平均长度
Length Uniformity-棉纤维长度整齐度
Warehouse Pale No.-仓库棉包编号
Date-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