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婚纱时尚(絮语)

  80年代初期,京城忽然时兴婚纱礼服。许多青年人结婚,新娘穿着白纱礼服,新郎穿着黑色西装,隆重举行婚礼,并照相留念。此风也吹及中老年人,一些做银婚、金婚纪念者,也多有效法行事的,虽不铺张酒席,却也热衷于照一张婚纱照。
  
  老年人和青年人,心态有所不同。青年人穿婚纱,是向往时尚,追求新潮。改革开放,冲破束缚,新风一起,便多有跟随。青年人既是兴风者,也是推波助澜者。老年人思想比较守旧,穿惯了中山装、列宁装,惯性观念就成为传统,最排斥的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效法西方就想都不敢想。面对新时尚,他们也只是亦步亦趋。“文革”时结婚穿着衣领打补丁者如我等,至今都未曾迈出这一步。婚纱礼服,原非中国传统,而是西方习俗。西方人结婚,新娘头戴白色长纱,手持一束鲜花,新郎穿着黑色西服,白色硬领衬衫,系着黑色领结,手捧黑呢高帽,双双走进教堂,在牧师面前山盟海誓,成为正式夫妻。此俗代代相传,成为西方的一种婚姻文化。
  
  此俗于20年代传入中国,30年代多行其道,40年代成为风尚。全国解放后,这种带有宗教色彩之风,被视为腐朽甚至反动,直至改革开放,前后30年中,婚纱礼服无人敢穿,此俗也销声匿迹。如果不是时代变迁,它便将成为永远的古董。
  
  婚纱礼服的主要原料是绸缎,作为丝绸之乡的神州大地,原本最有条件兴此服饰之风,只是因为文化传统不同,它才如同白皮肤蓝眼睛的洋媳妇,总是不易得到族人的认同。
  
  中国的传统结婚礼服,因朝代的不同而时有变化,没有造成一个代代相传的统一款式。历朝历代流行的,既有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也有连体的袍式服装。旗袍也曾成为时尚,只是时间不算太长。最传统的只有颜色,女士婚衣几乎一律是红色,大红自古被视为吉庆的色彩。新娘的“凤冠霞帔”,都是清一色的红色,红裙红裤红缎绣花鞋,正是最有传统意味的打扮。
  
  现在,红色依旧还是被人们接受的喜庆色彩,但白色婚纱并不因其有基督意味而被排斥,却是因其素净的外观和纯洁的本质而被认可。或许,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一种交融,是两种观念汇聚的一种表现。
  
  婚纱礼服,曾为时髦,曾为高雅,它象征庄重,表示神圣,但风起青萍之末时,因为价格不菲,也曾让普通百姓不敢问津。如今,因为时尚所推,也因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它也日渐成为寻常之物了。
  
  婚纱礼服风尚在我国且行且止的历程,折射出国人观念的变迁,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日前我过访澳门,在市中心的民政议事厅广场,竟看到潮州市的婚纱晚礼服在这里举行模特表演。远离京城的潮州人,今日也兴婚纱!我不禁谓然而叹:婚纱时尚,时代风采,大江南北,方兴未艾。15年后金婚日,我没准儿也会随时代,照相馆里学浪漫。《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2月28日 第六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