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文化作为南亚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进行交流,这一纽带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吐蕃,可以说,唐代时期的吐蕃丝路是国际商业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633年左右,年方16岁的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前往请婚。噶尔东赞(即禄东赞)带上赞普手书泥文三封,五枚金币,朱砂宝石的琉璃盔一顶及途中用品,启程西行来到泥婆罗。当时的泥婆罗是以今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为核心的统一政权。其王名字汉文即前面提到的鸯输·伐摩,意为光胄是泥婆名阿姆苏·瓦尔马音译,噶尔一行来到王宫前,奉上金币礼物请婚。该王并未爽快允诺,而是找各种理由进行推托,实际上是卑视吐蕃的文明,据尼泊尔史书说:阿姆苏·瓦尔马本人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酷爱艺术和文学。他写了一本文法书。在他的宫廷里,文人学士都受到敬重。他以一个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统治者而闻名。可是,松赞干布动辄要率5万军队前来踏平王宫的威胁,以及印度戒旺日益紧近的扩张形势,使他胸无御敌良策,只能答应将女儿布里库蒂即墀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化干戈为玉帛。
墀尊公主听从父王之命,带着释迦牟尼8岁身铸像、尊胜弥勒法轮、度母旃檀像、吠琉璃宝钵、金银财物,以及大量珍贵药材和珍衣美食、10名侍女等,辞别父王前往吐蕃。泥婆罗的送亲系臣民送至芒域而还。芒域指今西藏阿里普兰至后藏昂仁、吉隆等县一带。据此,我们知道,蕃泥联姻与交往的道路是吉隆南入尼泊尔道。墀尊公主至逻些(拉萨)时,吐藩的大臣、百姓击鼓奏乐隆重欢迎。松赞干布在众人的庆贺声中,与墀尊公主交杯饮酒、互系彩线,结为夫妻。松赞干布下令建立王宫。墀尊公主的寝宫有9层,与赞普寝宫以铁桥连接,桥上悬挂绫幔、拂尘、铃铛,壮丽无比。
墀尊公主在吐蕃的活动,最著名的是修建大昭寺。据说,起初屡建屡毁,墀尊公主请文成公主为其勘察地形,确定建寺地点。638年,大昭寺尊基,次年修神殿。主要由泥婆罗工匠负责建筑工程。在殿堂中部用蓝琉璃色彩,绘有水纹图,内有鱼、水妖、水鸟等。所有柱子均作金刚橛状。墙壁每隔一肘长即砌有五彩砖,内外共建5层,盖顶后再砌彩砖。殿上有砖、珍珠、宝石装饰的青蓝色女墙檐,围以系铁铃索。柱上、墙上多依泥婆罗体制,画以佛教人物、故事和本教图案。松赞干布命之为幻显寺。
来源:中国丝绸之旅国际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