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性能探讨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和、保暖性好、密度小、强伸度较高、抗静电性能优于合成纤维等特点。其产品的开发及印染加工性能的研究已引起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有较多的相关报道。本文根据大豆蛋白纤维的化学成分,采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及还原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比较各种染料的染色牢度及对纱线强力的影响,并就工艺参数对上染性能的影响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1  实验部分
1.1材料与药品
    15.3 tex大豆蛋白纤维纱线,大豆蛋白针织物,蚕丝电力纺。直接大红4BS,活性红K-2BP,活性紫x-2R,Cibacron FN-R黄,弱酸性红RN,强酸性橙,分散大红s-3GFL,分散红3B,还原桃红R,还原金黄GK,平平加O,渗透剂JFC,NaCl,皂片(以上均为工业纯);Na2C03,Na2S2O4,NaOH,HAc(以上均为化学纯)。
1.2方  法
1.2.1  大豆蛋白纤维纱线及针织物的染色  染色方法采用浸染,浴比1:40,平平加0为0.3 g/L,40℃始染,升至规定温度,按规定时间染色。
1.2.2上染率测定用721分光光度计,与无色染浴作参比,分别测定空白染浴和残液的吸光度(A0,At),按公式E=(1-A0/A1)×100%计算上染率。还原染料测定隐色体溶液,分散染料无色染浴和空白染浴用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染色残液将水蒸发后,用二甲基甲酰胺将染料溶解。
1.2.3  活性染料固色率测定用洗涤法。
1.2.4  染色皂洗牢度测定  参照GB3921-83方法,用灰色样卡评定沾色牢度。
1.2.5  强力测定  在YG021A-3型单纱强力机和YG031型织物顶破强力仪上测定单纱强力和针织物的顶破强力。
2结果与讨论
2.1  直接染料4115大红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1.1  电解质对上染率的影响  从图1可知,当NaCl的用量小于8%时,中性电解质对直接染料上染大豆纤维有明显的促染作用。当。NaCl的用量大于8 g/L以后,上染率反而略有下降。因为随NaCl浓度增加,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度增加,所以上染率反而下降。一般NaCl的用量不超过8%,对盐效应类直接染料,NaCl的用量可适当提高。
2.1.2  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温度在80℃左右上染率达到最大值。大于80℃以后上染率开始下降。直接4BS大红属温度效应类直接染料,这类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大于90℃)。可见直接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温度比纤维素纤维低,一般应在80℃左右。

2.2酸性染料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2.1 pH值对上染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pH值的下降,2只染料的上染率均提高,pH值小于4时,弱酸性RN红的上染率稍高于酸性橙,pH值大于5时,弱酸性RN红的上染率明显高于强酸性橙。因为当pH值大于大豆蛋白纤维的等电点时,强酸性橙对纤维的吸附量明显减少,而弱酸性红RN在pH值大于5时仍有较高的上染率,综合上染率、染色牢度和染色均匀性来考虑,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时应选择弱酸性染料,pH值在3-4左右。根据本实验及大豆蛋白质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解度,可推测大豆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约在4~5。
2.2.2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强酸性橙和弱酸性红RN分别在温度60℃左右和80℃左右上染率最高,随染料分子结构的增大,上染温度也随之提高。考虑匀染性,弱酸性染料的上染温度应选择在80~90℃。

2.3活性染料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选择3种类型的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纱线染色,讨论Na2CO,用量及NaCl用量对其固色率的影响,并与蚕丝织物及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比较,实验结果见图5、图6及表1。

    从图5、图6可知,固色率最高的是Cibacror,黄FN-2R,其次是活性紫x-2R,固色率最低的是活性红K-2BP。Cibacron黄FN-2R含有双活性基,与纤维反应的几率比单活性基高,因而固色率最高;在碱性条件下大豆蛋白纤维中可与活性染料反应的基团有-NH2和-O-,而x型活性染料与-NH2的反应几率大于K型活性染料;由表1可知,各类活性染料在大豆蛋白纤维上的固色率低于蚕丝,因为大豆蛋白纤维是由蛋白质、聚乙稀醇和交联剂组成,蛋白质含量小于蚕丝,与纤维反应的基团也比蚕丝少,活性染料在蚕丝上的固色率大于大豆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纱线的固色率大于大豆蛋白针织物,可见大豆蛋白机织物的固色率更低。
2.4其它染料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选择分散大红S.3GFL(高温型),分散红3B(低温型);还原桃红R(乙法染色),还原黄G(丙法染色),对蚕丝织物、大豆蛋白纤维纱线和针织物染色。染色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和蚕丝均有一定的上染能力。还原染料的上染能力比分散染料低,乙法染色的还原染料上染率比丙法高,因乙法染色的还原染料分子结构较大,对纤维的亲和力较高。同样高温型分散染料,分子结构较大,极性基团较多,对纤维的亲和力比低温型大,因而上染率较高。

2.5  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染色的皂洗牢度及强力
    各类染料染色物的皂洗牢度及强力,均以本实验中最高上染率的试样来测试,结果见表3。各类染料在大豆蛋白纤维上的皂洗牢度依次是还原>活性>分散、酸性>直接。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若经固色处理,牢度可提高一级左右,这些染料都可用于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这些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染色后,强力损伤都不太大。虽然还原染料在强碱性条件下染色,但强力反比直接和酸性染料高,一方面大豆蛋白纤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比较耐碱,另一方面,在碱性条件下,纤维可发生溶胀,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抱合力)增加,使纱线的强力提高。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染色纱线的强力较低,因为这2种染料的上染率高,使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减弱,所以纱线的强力降低。

3  结  论
    所选择的5类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都有一定的上染能力,其中直接染料、酸性染料上染率高,适合染浓色品种,染色牢度较差,需经固色处理。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和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较低,染色牢度较好,适合染中、淡色品种。活性染料应选择双活性基的类型,以提高固色率。分散染料应选择分子结构大、极性基团多的高温型染料。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比较耐碱,还原桃红R的上染率大于还原金黄GK,因此可选择甲法染色的还原染料,提高上染率。对还原染料和分散染料的品种及工艺条件选择,有待进一步探讨。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