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德立交西面引桥下的草坪上,一群粗壮的男子,个个晒得黝黑,一块块制作中的香云纱在他们手中飞舞。立交桥上人来人往,却少有人知道,但这里的六十几名工人正在用他们的汗水制作美丽的香云纱。

洗泥
香云纱又名薯莨纱,具有凉爽宜人、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的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类新型纺织纤维和纺织产品不断涌现,薯莨纱早已在市场上绝了迹。在2002年北京国际时装节上,这种顺德土产经设计师和模特儿重新演绎,一夜间轰动中外,成为时装界的新宠。现在,全世界仅剩3个香云纱工场,其中一个就坐落在顺德立交西面引桥下一条约50米宽的河涌旁。 薯莨汁中有效化学物质与本地塘泥特有的三价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后,在表面再形成一层黑色沉淀物。为使这个反应过程更充分,必须避免高温和太阳直晒,因此制纱工人们必须天不亮就起床开始上泥这一工序。清晨4时左右,四周还静悄悄的,工人们便早早地起床,在昏黄的灯光下,两名工人用长长的竹竿将前一天早上倒入沟里的塘泥搅拌均匀。十来分钟后,工人们把已经浸染过十几次的纱布搬来,开布、上泥、晾布,工序一道接着一道。经薯莨汁浸染过的纱布,有的显出紫色,有的淡红色,随着微风飞扬,在工人们手中舞动,灯光下一片绚丽。

暴晒
旭日初升,洗泥工序又开始了,工人跳进河里,娴熟地洗去布上的塘泥。8时左右,洗泥结束,太阳底下的工序开始了,一直晒到太阳下山。每匹纱布都长达20米,用山薯莨的汁水作为天然染料,对纱布进行反复浸染,有的浸染达二三十次之多。

撒薯莨汁
工人们每天就这样日未出而作,日落尽而息的生活,当问及他们制作出来的香云纱销路如何时,他们说,大多出口经高级时装设计师做成服装,穿在漂亮模特身上呢!语气中带着十足的自豪感。(记者 何波 见习记者 陈栋)

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