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角料、旧棉花做出蚕丝被 直击蚕丝被造假内幕
“蚕丝被里有多少蚕丝?”
“百分之五十还差一些。”
“这些肮脏的下脚料还用来做什么?”
“漂白后就能用了,同样变成被里的蚕丝。”
半个月前,记者来到营口市的盖州地区,经过多日的跟踪调查,记者揭开了蚕丝被里的秘密——这里生产出来的蚕丝被很多存在质量问题,甚至有很多蚕丝被是假货。
包装:偷梁换柱
现代人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睡觉时盖的被子也从最原始的棉被,到后来的七孔被、羊毛被,最近蚕丝被又流行起来,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它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可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实中的蚕丝被跟印象中的相差很远。
盖州,中国北方大量出产蚕丝的地方,近几年,这里出现一个很大的产业——用当地生产的蚕丝加工成蚕丝被,部分蚕丝被的品牌还挺响。
林玉柱,在此行干了多年,他向记者介绍说,中国的蚕丝被原料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桑蚕丝,另外一种是柞蚕丝。北方主要出产的是柞蚕丝,辽宁省的营口地区就是柞蚕丝的主要产地之一。
林玉柱将记者带到盖州市中心,“这就是盖州出售蚕丝被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北方这种蚕丝被的集散地。”只见销售蚕丝被的商铺紧紧挨着一起,拉成片的蚕丝和蚕丝被在这里都能找到。这里的蚕丝被价格非常便宜,每斤从60元到80元不等,3斤左右的蚕丝被加上被套也就200元钱左右,这跟商场中动辄上千块钱的蚕丝被相差甚远。
记者发现,这里销售的蚕丝被有很所都是用着南方的牌子和包装,以浙江省桐乡市为最多。
“不都是本地产的吗?包装上为何写的是南方的厂家?”
“当地人不愿意生产包装,说是利润太小。”
一些卖蚕丝被的老板介绍,也有的包装是本地企业的,打的是自己的品牌,但是,由于成本高,价格当然也高,竞争不过这些60元到80元一斤的蚕丝被,所以有的也改了南方的品牌,有的则不在本地销售,到其它地方另开辟市场去了。
成分:蚕丝、棉花
林玉柱说,几年前,这的企业刚生产蚕丝被时,从包装到品牌都是本地的,质量也有保证,价格在每斤200元左右,一条被的批发价也在600元以上,可不知从何时开始,市场上出现十分便宜的蚕丝被,原料就是蚕蛹的壳和棉花,行内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短蚕丝。单从外观和手感上,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这种便宜的蚕丝被很快占领市场,而本地几家生产纯正蚕丝被的企业,有的改行也搞这种便宜的蚕丝被,有的则去了外地,悄悄地打自己的品牌去了。
记者问林玉柱:“你是当地人,为何不创自己的品牌?”他说:“我就是当地转型的老板之一,不这样生存不下去呀,想创自己的纯正的品牌,生产真正的纯蚕丝被,在这个环境下,要付出太多的成本,我也曾试过,可挺不住啊。”
林玉柱他承认,自己厂子生产出来的蚕丝被,里面的蚕丝不足百分之五十。
“这是一个以造假为主的蚕丝被生产基地。”林玉柱这样说。
“造假,就是往里面掺别的东西。”采访时,当地的两位业内人士也这样告诉记者。
林玉柱领记者来到一家蚕丝被生产厂。
车间里,两个女工正在做蚕丝被。两名女工介绍,因为掺的棉花少,她家的被是全市最好的。记者了解到,往蚕丝里掺东西是这个行业普遍现象,只是掺多掺少的问题。
“那你们这掺多少呢?”记者问。
“约百分之五十吧。我们掺的是最好的棉花。”工人回答。
林玉柱告诉记者,近几年棉花涨价,有的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将旧的棉花重新弹过,再进行漂白,然后掺进去。在这家的仓库里,记者也发现了市场上那种标着桐乡市某企业的包装。
造假:次品、废料一起漂白
随后,记者又来到一家生产厂家。走进这家的缫丝车间,只见工人们把蚕茧里的丝线拉扯出来缠在机器上,一捆捆的蚕丝线就加工出来了。林玉柱说,这是上等的好蚕丝,全卖到南方或出口,做上好的丝绸了,而差一些的蚕丝或下角料才用来做被。
在另一家缫丝厂的仓库里,几个工人把从车间里运出来的一袋袋的看起来脏兮兮东西倒在地上,将里面的石头等废物挑选出去后又重新装成了袋。这些发黑的脏东西就是用来填充蚕丝被的蚕丝,工人们告诉记者,这些东西就是缫丝车间里缫丝剩下的下脚料,也就是蚕茧抽完蚕丝后余下的东西,这些东西用机器像弹棉花一样弹蓬松了以后,再用工业火碱和工业双氧水脱色,经过一番漂白处理,颜色白里透黄的所谓蚕丝就加工出来了。
“全用这下角料也不行,也要掺进些真正的蚕丝,但也只是蚕丝当中的次品。”林玉柱告诉记者。
管理:亟待整顿
记者在营口的盖州地区看到,几乎所有的缫丝厂都有自己的蚕丝被加工车间或者加工厂。大量缫丝剩下的下脚料经过加工后,再加些棉花,就变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蚕丝被了。
记者从营口市相关执法部门了解到,他们现在正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对全市范围内的缫丝厂和蚕丝被加工厂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不合格企业绝不留情。
原来,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这些下脚料用工业原料处理过,用它做成蚕丝被后,一旦长期和人的皮肤接触,很容易出现皮肤类的疾病。
TAG: 蚕丝被 桑蚕丝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