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省巧家县小蚕茧做成农民致富大产业


       时下的堂琅大地到处生机盎然,绿意浓浓,地处二半山区的白鹤滩镇大坪村桑田成片,蚕棚林立,随处可见蚕农在地里摘桑叶、管理桑园,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前几天夏茧刚卖,我家3.25张夏茧卖到3988元,今年的养蚕收入肯定有1万多元……”谈及栽桑养蚕,正在桑园里忙碌的蚕农李永会高兴地说。白鹤滩镇蚕桑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大坪村的技术员陈贡荣告诉笔者,大坪村300余户蚕农每年养蚕年收入150余万元,许多农民都通过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路。 

       巧家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年平均气温21.1℃,平均有效积温7294.4℃,光热资源丰富,是蚕桑产业发展的理想宝地。近年来,巧家采取举全县之力的过硬措施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特别是2000年以来,巧家县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调整和被列为全省的蚕桑基地县机遇,及时将蚕桑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围绕“生产基地化、发展规模化、依靠龙头和科技带动,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把发展壮大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快速掀起了蚕桑产业发展新高潮。

       上世纪80年代初,巧家掀起了首轮发展蚕桑产业的热潮,并于1995年组建了桑蚕丝总公司。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巧家蚕桑产业经历了起步、发展、低落、再发展的艰苦历程。2003年,巧家将桑蚕丝总公司改制为昭通市长江丝绸公司后,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盘活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户发展蚕桑,使蚕桑产业走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为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巧家县委、政府一届接一届高位推动,形成行政主导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工作落实机制,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县蚕业生产领导组,专门成立热区资源产业开发办公室,栽桑养蚕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坚持一把手负责、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部门挂钩包村栽桑、县乡领导挂牌栽桑和乡镇扣减经费、县乡目标责任人扣减工资等制度,把蚕桑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一个栽桑养蚕乡镇明确一名县级领导挂钩联系,确定39个县直部门挂钩包村栽桑。该县还与西南农大合作,成功探索并推广“嘉陵20号”、“新一之濑”优良桑品种和“6215、5215、4215”良桑规格化间作的生产模式,选择最适宜蚕桑发展的13个乡镇的50个村作为蚕桑基地村,规划最适宜的87个村民小组近1万户农户作为产业基地户,每年按照基地村集中连片规范化培植桑园不少于300亩、栽桑养蚕农户新增3000户以上的规模,实现桑园培植向好田好地连片规划的转变,并通过举办县乡领导样板、县级1000亩连片、重点基地村、新区重点户示范和中低产桑园改造等措施,整体提升原料基地科技化、区域化、规模化水平,有效促进蚕桑产业的增产增效。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通过聘请外地技术人员实地培训、组织农户顶岗培训、职能部门和公司专题培训等立体交叉式的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蚕农科技强桑意识;选择500户养蚕单产50公斤左右的养蚕户为定向科技户,推行1户科技户带动5户大蚕户的“1+5”科技养蚕帮扶模式,帮扶2500户养蚕单产低于35公斤的农户,使其平均养蚕单产达到40公斤以上;另外,他们通过建设“服务中心+村级辅导员+小蚕共育户”的技术服务网络,带动农民提高栽桑养蚕科技水平,确保栽桑养蚕效益。

       与此同时,长江丝绸公司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园区、兴科技、创品牌、强服务,推进龙头企业的发展,现已建成直接服务蚕农的蚕桑技术服务中心11个,创立了“长江牌”茧丝产品品牌,生丝品质达到5A、6A级,工业产值突破1亿元以上,单厂生产加工能力目前在西南丝绸行业首屈一指;县财政每年挤出200万元的专项资金、龙头企业每年筹措400万元左右的资金,专项投入蚕桑生产的发展;另外还整合扶贫、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全力加快蚕桑产业基地建设。

       此外,该县还统筹企业和蚕农的利益,分季出台鲜茧收购最低保护价和分季收购中准价等蚕茧收购政策措施,与四川邻县建立价格协调机制,突出搞好蚕茧收购管理,保障蚕桑生产经营的平稳有序进行,有效推动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巧家县已累计栽桑8.6万亩,栽桑养蚕农户达1.56万户,蚕桑生产正以年平均新栽桑2万亩、养蚕增幅40%、蚕农收入递增50%、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增长110%以上的速度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新植样板桑2009.8亩、大面桑790亩;收购鲜茧1579.85吨,农民售茧收入3722.7万元;生产生丝2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80余万元,上缴税金363万元,实现利润208万元。

       如今,在巧家,小蚕茧已做成大产业,成为农民致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