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
副标题:
关键词: 纺织品甲醛含量
内容: 2002年5月12日-16日,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海口市召开了《纺织品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等三项国家(行业)标准审定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监管司、吉林、上海、天津、广州、北京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棉纺、毛纺、服装、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有关大专院校、测试中心和公司、企业等44个单位的53位专家出席了审定会。三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简介如下:
1.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纺织品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是强制性国家标准,由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起草。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与检验协会的Oeko-Tex Standard 100-2000《生态纺织品 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制定的。规定了纺织产品的分类、基本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纺织产品的其它基本性能按有关的产品标准执行。本标准与Oeko-Tex 100的不同点:
(1) 产品分类
《纺织品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并考虑到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将纺织品分为3类,即A类(婴幼儿用品)、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装饰用品没有单独作为一类,可根据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程度归入到B类和C类来考核。
(2)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的制定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我国纺织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产品质量因素,即能达到保护健康和安全的目的,又能降低成本。Oeko-Tex 100是标签标准,只有自愿申请该标签的产品才必须符合其标准要求。故在本标准中许多项目未有列入考核指标,如重金属、杀虫剂、有机氯载体及PVC增塑剂等。列入的强制性考核项目有,甲醛含量、pH值、异味、染色牢度及禁用偶氮染料5项考核指标。其中,染色牢度个别指标较Oeko-Tex 100偏低,另外,Oeko-Tex 100对耐唾液色牢度仅quot;“牢固”来评价,没有一个界定等级,不便于操作,本标准对A类产品给出了具体的牢度等级,B类和C类不作考核。其他4项限量指标均与Oeko-Tex 100等同。
2.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是推荐性国家标准,由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起草。本标准参照欧盟prEN13758《纺织品 日光紫外线防护性能》标准制定的。规定了纺织品的防日光紫外线性能的试验方法、防护水平的表示、评定和标识。本标准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光光度计法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和通用的方法。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英国标准、美国AATCC标准、欧盟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最新标准提案均采用此方法。本标准的测试原理是,用单色或多色的UV射线辐射试样,收集总的光谱透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透射比,并计算试样的UPF值。仪器可采用平行光束照射试样,用一个积分球收集所有透射光线;也可采用光线半球照射试样,收集平行的透射光线。标准中规定了"防紫外线产品"的评定原则和标识规定。
3.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是推荐性纺织行业标准,由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国内贸易局针棉织商品质量检测中心共同起草。本标准中化学分析法参照日本JIS L1030.2-1998《纤维混纺含量试验方法 第2部分:纤维含量》制定的。规定了含有氨纶的产品纤维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即方法A:拆分法;方法B:化学分析法。其中,方法B适用范围广泛,既适用于不宜拆分的织物(如经编织物、植绒织物等),也同样适用于A法的织物。本标准规定了5种氨纶的二组分产品纤维含量的7种试验方法,其中,5种试验方法是参照日本标准制定的。对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性试验及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对个别d值进行了修正。另外的2种试验方法是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来的。
(1)氨纶与锦纶、维纶产品的含量分析-20%盐酸法和40%硫酸法
(2)氨纶与棉、麻、蚕丝、毛、粘胶等产品的含量分析一二甲基甲酰胺法
(3)氨纶与涤纶、丙纶产品含量分析-80%硫酸法
(4)氨纶与腈纶产品的含量分析-65%硫氰酸钾法
(5)氨纶与醋酯、三醋酯纤维产品的含量分析法-75%甲酸法和丙酮法。其中,丙酮法仅适用于氨纶与醋酯纤维的含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