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棉竹纤维混纺竹节纱的开发

                                     竹纤维具有抗茵、防臭等特性,其产品吸湿性、透气性良好,穿着凉爽舒适。文中介绍了棉纤维竹纤维混纺竹节纱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竹纤维表面光滑、抱合力差,易产生静电,应提高相对湿度,消除静电对纺纱的影响。    
    竹纤维具有抗菌、防臭等特性,其产品吸湿能力强,透气性良好,穿着凉爽、舒适,染色性能优良。竹纤维与其他种类纤维进行混纺,既能体现其他纤维的性能,又能充分发挥竹纤维的特性。该产品的开发符合当今服装消费崇尚绿色环保的潮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公司利用竹纤维和棉混纺生产CJ/竹70/30 18.2 tex竹节纱服装面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原料选配及纺纱工艺流程
    竹纤维:1.67 dtex×38 mm;干强为2.4 cN/dtex;湿强为1.28 cN/dtex;干断裂伸长率为17.3%。棉纤维:229A级;细度为1.71 dtex;纤维主体长度为29.2 mm;短绒率为13.4%;马克隆值为4.1;含杂率为1.4%;单纤维强力为3.5 cN;回潮率为7.8%。
    棉纤维:A002D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6型开棉机→A092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B型成卷机→A186型梳棉机→A272型并条机→A191型条卷机→A201型精梳机
    竹纤维:A002D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6型开棉机→A092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B型成卷机→A186型梳棉机
    混和纺纱:SDFA304型并条机(二道)→A456 C型粗纱机→A513 MA型(改造)细纱机→1332 M型络简机
2  纺纱主要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
2.1  开清棉
    竹纤维强力低,表面光滑,抱合力差,因此采用“多松少打、柔和打击、防粘卷”的工艺原则。抓包机少抓、勤抓、减少打击,提高开松度,减少纤维损伤和短绒的产生,各部隔距要适中,打击速度不宜过高。棉纤维含杂高、短绒多,采用“少抓勤抓、打梳结合、多松少返、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尽早排落大杂、减少大杂破碎。
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2.2梳棉工序
    由于竹纤维抱合力差,梳棉采用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小张力的工艺配置,生产中降低刺辊和道夫速度,解决棉网飘头、落网、断头多的问题。采用较大的锡林刺辊线速比减少纤维损伤,锡林盖板隔距要适当,过大易出棉结及云斑,过小易恶化生条条干。
    棉纤维采取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少损伤纤维的工艺原则,后车肚采用低刀大角度工艺,提高盖板速度,充分梳理纤维,排除杂质短绒,减少棉结的产生。主要工艺参数见表2。

2.3精梳工序
    由于纯棉生条中棉结杂质和16 mm以下的短绒较多,纤维伸直平行度和分离度较差,在精梳工序要加强对纤维的梳理,尽量排除短绒,减少棉结,提高纤维整齐度、伸直度和分离度,降低条干不匀。我们采用预并→条卷→精梳的工艺路线,合理配置定量、隔距、压力、牵伸,正确定位,落棉率控制在19%左右。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

2.4并条工序
    由于竹纤维抱合力差,并条采用大隔距、小张力、轻定量、慢速度的工艺原则,车速适当降低,防止缠绕罗拉胶辊,加压适当增加,以保证足够的握持力和牵伸力,从而改善纤维伸直度,提高成纱条干CV。主要参数见表4。

2.5粗纱工序
    粗纱采用大隔距、轻定量、低速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适当增大粗纱捻系数,以防止粗纱在退绕过程中发生脱断和意外伸长。适当提高粗纱回潮率,减少纺纱中静电现象,以减少成纱毛羽。粗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见表5。
2.6细纱工序
    由于竹纤维柔软、光滑、强力低,细纱采用大隔距、较大的捻系数、低速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以减少纺纱中的断头及毛羽的产生。纺竹节纱时,我们采用通州电器离合器厂的竹节纱控制仪,通过伺服电机传动和屏幕输人,能很方便地调节竹节纱的粗度、竹节长度、竹节间隔,使成纱形成结构新颖的竹节纱。细纱主要工艺参数见表6。

2.7络筒工序
    络筒采用较小的络纱张力、低速度,并保持络纱通道畅通无毛刺。切疵标准如下,S:200%:V:
3.0;L:+ 70%  T:-40% 。
3  结束语
    (1)竹纤维可纺性好,其织物具有独特的抗菌功能,滑爽柔软、吸湿透气性好。
    (2)加强各工序温湿度的调节,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对纺纱有利。
    (3)细纱前罗拉速度应相对稳定,上下偏差不超过5 r/min,否则影响竹节的粗度和长度。
    (4)竹节纱装置要定期检查和清理,日常应加强竹节纱的监控,防范异常竹节。
                              
成为纺织技术精英,注册纺织人才网
找纺织人才,来纺织人才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