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桑园地种草,种草养肉牛、牛粪技术处理后养殖蚯蚓,蚯蚓拿来养土蛋,牛尿进入沼气池,牛粪便在沼气池液化后用来种草,循环利用,整个过程都很环保。”7月8日,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沙坪镇火花社区七组李明的肉牛养殖场里,记者看见, 30头肉牛长势正旺。当记者问起为何想养肉牛时,爽朗的李明道出了自己探索的“循环蚕业”致富经。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全区蚕业产业的影响,我们全区的业务主管部门,重点从桑园的综合利用,来发展循环蚕业和观光蚕业,增加全区蚕农的收入,提高蚕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翠屏区农牧局副局长王雅棣告诉记者。
据介绍,翠屏区沙坪镇火花社区为宜宾市第一批农村社区,全社区现有耕地1600余亩,拥有进地密植桑园650亩。2008年蚕桑综合产值达到105万元,属宜宾市“蚕桑百万元示范村”。2009年,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翠屏区在“开展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行动”中,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实现全区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区农牧局蚕业管理站在火花社区进行了观光蚕业即 “循环蚕业”、“蚕家乐”两种模式的现代蚕业试点、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我买了3张半蚕种,收入大概在1万元左右。”沙坪镇火花社区七组伍祖容一边玛丽地在自家桑地里采摘桑叶,一边告诉记者。
“今年的我们火花蚕桑发展与去年相比,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今年我们在蚕桑综合开发、立体养殖上加大了投入,按照目前的状况,预计今年循环蚕业收入将突破120万。”沙坪镇火花社区主任王志顺笑呵呵地说道。
目前,“循环蚕业”建设在火化社区已顺利起步:以桑叶养蚕(蚕沙入沼气池)为中心,利用桑园地种草养牛、牛粪养殖蚯蚓、蚯蚓入药或养殖山地蛋鸡,循环利用桑园和养蚕设备,提高蚕业综合效益,目前试点户的肉牛养殖场地已修建完毕。李明告诉记者,自己养的蚕茧今年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同时,养殖的肉牛10-11个月就可以出栏,每头有纯利润近3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已经带动了很多村民加入了“循环蚕业”,其中,养殖肉牛达到了111头。
“下一步,我们将成立专合组织,群众愿意开展蚕业循环养殖的,我们将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说起下阶段的打算,李明豪情满怀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