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宋代的织锦和缂丝

  到了宋代(960—1279年),民间的蚕丝生产和织帛生产开始有了分工。农村妇女养蚕缫丝,却不一定自己织绸了,而是把蚕丝出卖给专门的“织帛之家”(即机户)去织绸。养蚕和织帛的分工,大大推进了丝绸纺织业的发展。

  宋朝欧阳修在一首送客诗中写道:“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可见民间丝绸纺织业已在城市兴起。

  宋朝民间机户和机坊生产的丝绸,数量非常大,政府每年都要向民间征购巨额丝绸,如绍兴元年(1131年),就在浙江、湖北征收䌷三十九万匹,川、广、湖南、两浙征绢二百七十三万匹。

  (1)具有写生风格的织锦

  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它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生风格,图案形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图案的题材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对后来的丝绸装饰艺术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成都是当时织锦的重要产地之一,北宋(960—1127年)时,成都转运司在那里设立锦院,专门生产上贡的“八答晕锦”、皇帝赏赐臣僚的“官诰锦”、“臣僚袄子锦”,以及为广西各少数民族喜爱的“广西锦”。

  “八答晕锦”用多边几何形作图案的骨架,在骨架中的主要部位填入写生风格的花纹,在其他次要部位辅以各式细巧的几何形小花。它是由几何图案和自然形图案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景色花纹,适合室内铺陈和装裱锦匣、字画裱首等用。这种图案形式一直到清代(1644—1911年)仍然很流行。

  “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用的。其中有一种“灯笼”图案,据说是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时文彦博为了讨好仁宗的张贵妃而叫人设计的。灯笼图案象征“元宵灯节,君民同乐”,所以又称“天下乐锦”,这当然是欺骗群众的一种手段。当时还有用南方翠色的羽毛捻成线,织出狮子纹样的织锦,称为“翠毛狮子锦”,也是皇帝赏赐大臣的贵重礼品。

  到南宋(1127—1279年),成都织锦的花色更为繁复美观。当时茶马司①锦院生产的细色锦,有青丝瑞草云鹤锦、青绿如意牡丹锦、真红穿花凤锦、真红宜男百花锦、四色湖州百花孔雀锦等二十多种名目。这些花式对明(1368—1644年)清时代的织锦艺术影响很大。南宋茶马司锦院还制作各式锦被,后来,成都的丝织被面也就成为全国著名的传统品种了。

  (2)缂丝

  缂丝,又名克丝、尅丝和刻丝,我国唐代已有这种品种,宋代成为我国著名的丝织艺术品。缂丝是用许多特制的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画稿花纹色彩的轮廓边界,一小块一小块盘织出来的。日本人把它叫作“缀锦”。运用这种织法,能织出无比精细的花纹来。但是很费工夫,大件的作品,往往要几年才能织成。辽时,北方地区就用来製作女衣和被面。但缂丝这一名称,却是宋朝才开始有的。北宋时,定州成为缂丝的主要产地,产品多供画院装裱名人书画。如今,我们在故宫博物院还可以看到北宋的缂丝织物“紫天鹿”、“紫汤荷花”、“紫鸾鹊谱”,等等。

  南宋时,缂丝的产地扩大,江南的镇江、松江、苏州等地都产缂丝。著名的艺人如朱克柔、沈子蕃、吴煦〔xù序〕等,专门仿织赵昌、黄荃、崔白等名画家的书画,织得和原作一样。故宫博物院里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一部分作品。

  缂丝技艺在明清时期更趋精湛,作品除欣赏性的书画外,还有龙袍、台毯、坐垫、香荷包、宫扇等物。

           来源:华泰丝绸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