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花织物在辽宋的墓葬中已有发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它是由织金技术发展起来的、以局部挖花为主要显花方法的一种重纬、多彩的丝绸。妆花织物可以根据地组织的不同来取名,如:地组织为平纹,则称为妆花绢;地组织为斜纹,则称为妆花绫;地组织为缎组织时,则为妆花缎。它吸收了缂丝通经断纬、分断挖花的方法,也就是将织花纹的通纬改为断纬。织造时,用装有许多不同色线的小梭边织边配色,谓之“过管”。妆花花纹色彩异常丰富,少则四色,多者可达十余色。妆花缎的种类繁多,有完全用金线作地、彩色显花的“金宝地”;有在缎底上起彩色花纹,同一花纹用同一色彩,在全幅中分为若干种不同色彩的“芙蓉妆”;有在缎地上以各种颜色的丝织织出花纹,并用金线绞织出花纹边缘的达17个品种之多,其中以被称为锦上添花的南京云锦最为著名。云锦用色浓重,对比强烈,图案常为大朵缠枝花和各种云纹,具有华丽庄重的美感,是中国古代丝织品最精华的代表。
妆花最大的特点就是换色自如,因此,特别多用于龙袍等大型袍料的织造上。我们现在能见到的龙袍的织成袍料,大多属于各类妆花织物,如:在明代万历帝后墓葬定陵出土的600余件男女龙袍、袍料、匹料织物中,绝大部分为织造精美的妆花织物,体现了明代妆花织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件西湖景妆花缎织物,原是一条清代马面裙上的装饰织物。制造者采用妆花方法在白色的缎地上织出亭台楼阁及江南秀丽的湖光山色。近处为两小桥与柳崖相接,中间是一断桥临水,桥上有一人骑马而上,与对面水榭上的一人隔岸相望。两桥与断桥之间的湖中有一叶小舟,上有两人,船尾有一立者,为划浆的船工,船头有一坐者,小船正驶向有柳树的对岸。水中有三个小亭,远处又是曲桥楼台,还有小岛有亭,远山有塔,从锦上的纹式分析,此锦织的应是杭州西湖的景色,很可能为许仙与白蛇娘娘断桥相会的场景。
来源:www.scito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