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后,随着梅雨结束,气温上升,各种桑园害虫开始进入高发期,桑螟、桑蓟马、桑尺蠖虫量将比前几代明显增加,因此是控制秋季桑虫危害的重要时期。从夏蚕结束到中秋蚕发种间隔1个多月时间,适宜于采用中长效农药控制性防治。从上半年蚕桑生产及茧丝绸行情走势分析,夏秋茧价格仍可能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因此,各镇、街道要加强宣传发动,及时部署7月下旬的桑园害虫普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率,降低虫口基数,确保中晚秋的桑叶产质量。
一、当前虫情
7月12日调查,桑尺蠖卵量平均每亩5867粒,幅度2600~12200粒/亩,以初产卵为主;桑尺蠖虫量平均每亩483头,幅度0~800头/亩;桑螟虫量平均每亩417头,幅度0~800头/亩;野蚕卵量平均每亩733粒,幅度400~1200粒/亩;野蚕虫量平均每亩333头,幅度0~1200头/亩;桑蓟马平均每亩177万头,幅度64~402万头/亩,成若比2.1:1。
二、趋势分析
预计3代桑螟孵化高峰在7月20日前后,比上年推迟3~5天,虫量属近年较低水平。2代桑尺蠖孵化高峰在7月18~20日,与上年接近,发生量比常年偏高。受梅雨天气影响,前一阶段桑蓟马虫量低于常年水平,7月中下旬开始虫量将明显上升。桑毛虫、野蚕、桑青尺蠖、黄毛虫等近阶段仍为正常偏轻发生年份。
三、防治意见
1、防治要求:主要防治对象为桑螟、桑蓟马、桑尺蠖,在7月20~22日,对所有桑园进行一次全面防治,每背包水加40%毒死蜱(乐桑,江苏东台产)15ml+40%乐果(江苏腾龙产)15ml+73%炔螨特(桑宁,江苏东台产)5ml,安全间隔期15天。
2、注意事项:由于7月中下旬气温较高,喷药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尽可能在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喷药,防止人员中毒。做到细雾喷药、全面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所用喷雾器和水源受其它农药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