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自东至西贯穿亚洲北部的大动脉,可以用"丝绸之路"这个现已被人们习用的概念来表述。最早的丝绸之路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公元前五世纪波斯阿赫曼尼德朝大流士以首都苏萨为中心,广建驿路;东方的齐国自首都临淄起始,通过河北西部的中山国,跨越河套,与葱岭东侧的塔什库尔干取得联系、和美索不达米亚初通信息。到东汉时代(25-220年),丝绸之路已向西延伸到埃及的海港城市亚历山大里亚,东汉首都洛阳作为比丝路的起点,繁华昌盛,名声远扬罗马。在地中海东部、丝绸之旅又通过伊斯肯德仑湾旁的安提阿克城,转向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在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330年)以后,由于中国和拜占庭的互通使节,丝绸之路又在君士坦丁堡找到了它在亚欧大陆边境的另一个终点,这也就是黑海沿线的丝路。
丝路起自东海之滨,自东海至葱岭。公元前五世纪,齐国和晋国仅能控制黄河中、下游,河套以西全是戎、狄和塞人、月氏人、吐火罗人游牧的区域。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发动征伐中国的战争,逐步向阴山山脉拓展国土,到公元前229年左右,击败林胡、楼烦、沿阴山修筑长城,直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县北狼山的石兰计山口),操纵了东海至葱岭的丝路东段。西段自河套以西至葱岭,由于匈奴的崛起,直到汉武帝(前140-前87年)征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才完成政治上控制与交通线的开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成立,更加稳定了这一局面。此后,鲜卑、铁勒、柔然、突厥相继兴替,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东端成了中原王朝的最后边界,直到640年唐朝才重新占有天山南北的境域。
丝路中段,自葱岭西至美索不达米亚,在阿赫曼尼德朝时被波斯所垄断。亚历山大东征后,政治形势为之一变,塞人、大月氏人相继由天山南下,公元前140年大月氏人南迁阿姆河,到贵霜翖候丘就却(15-65年)时,在北起锡尔河南至印度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大月氏贵霜王,直到五世纪亡于嚈哒。木鹿(今马里)和巴尔克(今瓦齐拉巴德)以东的丝路,被大月氏人统治了六个世纪之久。木鹿以西,长期在波斯人掌握之中,先有安息崛起于前,后有萨珊波斯代兴于后。这段丝路具有咽侯性质。自木鹿西通安息国都赫康托姆菲勒斯,西南折向底格里斯河畔的泰西封--塞琉西亚,向西非可通过地中海东岸的安提阿克城。向西经过巴尔米拉进入叙利亚,越西奈半岛最后指向尼罗河下游的亚历大里亚。自泰西封沿幼发拉底河南下,可通波斯湾头的条支(安提阿克城),它的阿拉伯名称叫史帕西纳-喀拉塞;由此沿巴林海岸到达卡塔尔西部乌凯尔附近,古代海萨海岸的朱尔哈,《后汉书》称其为于罗国,说是安息西界,从那里取海路,可以绕越阿拉伯半岛到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大省(埃及)。波斯为垄断丝路东西方贸易,自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势力侵入叙利亚以后,与罗马争战三个多世纪,直到四世纪中叶方才平息。这时波斯又遇到崛起于东部的敌人嚈哒和突厥。中国和罗马在一世纪时都曾打算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但因波斯的阻挠而失败。公元97年甘英出使罗马,由于走错了路,到了波斯湾头的朱尔哈,只好中止了他的继续西行的计划,败兴而归。公元二世纪,罗马皇帝图拉真远征波斯湾头,也未达到长久占领并由此与中国相通的目的,波斯凭借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操纵中国丝绸贸易,乘机建立了本国的丝织工业。中国的丝绣和钢铁、白铜都在波斯享有盛誉。
来源:中国丝绸之旅国际互联网